(點選圖片進入博客來購買)
自從我20歲那年接觸了《金剛經》以後,為了更深入了解金剛經拜讀了許多大師的書籍
其中有,聖嚴法師的《金剛經》講記、蔣勳老師的《捨得、捨不得 : 帶著金剛經旅行》、蔡志忠《漫畫金剛經 : 安頓心的力量》、
一行禪師《一行禪師講金剛經》、郝明義《一隻牡羊的金剛經筆記》
其實當時在找尋書籍資料研讀時,早就有看到星雲法師的這本書《成就的秘訣 : 金剛經》
但也許因為因緣尚未俱足,一直沒有拜讀《成就的秘訣 : 金剛經》
直到前陣子閱讀了許悔之老師的《但願心如大海》,其中有兩章節「佛經、星雲大師與我」、「我可以為您做些什麼嗎?」
在這兩章節提到許悔之老師當初幫星雲大師編輯這本《成就的秘訣 : 金剛經》時過程中的一些小故事
看了覺得非常感動,於是在讀完《但願心如大海》後立刻去學校圖書館借了《成就的秘訣 : 金剛經》
這本書非常易懂好讀,雖說要解釋深奧的佛法,但星雲法師透過許多小故事來輔助說明,使得深奧難懂的佛法,變得生動有趣
星雲大師告訴我們說,金剛經揭示成就的秘訣,就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住」,就是「執著」,尤其是對自我的執著,
諸如: 以自我為中心、執著於自我價值的判斷、緊抓一個念頭牢牢不放,或情緒執迷於愛恨悲歡,太過在乎自我的利害得失
在讀完這本書後,會對金剛經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在這本書最後附錄還有附上金剛經的白話譯釋
雖說在讀金剛經時,沒有迷戀執著於文字上的解釋,但讀完這本書後,再讀一次金剛經感受完全不一樣
我們常常說「受持」,研讀許多與金剛經相關的書籍後,對於經中的義理,能夠了解而謹記於心,也許就叫做「受」
了解之後,能念念不忘,並且實踐於日常生活中,可能就是所謂的「持」
要讀懂經文的意思其實不困難,可以透過許多資源善知識的分享,一次一次讀,漸漸會懂了經文的意思
但是在生活中要實踐佛陀的教導,才是真正的困難之處
所以我知道,一次一次的讀經,不是要讀懂意思,而是希望能夠時時提醒自我
金剛經中須菩提問佛陀這位慈悲的老師說:「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而這位慈悲的老師就向他的學生須菩提說:「汝今諦聽,當為汝說」,
學生問老師要如何安心,如何安頓自己的心,老師說既然你這麼問我那我就為你解惑,
每次讀到這裡,我都覺得自己就像是須菩提一樣有同樣困惑的學生,而佛陀總是慈悲且不捨的為我開導、安撫我那不平靜的心,
但是離開經文後,還是會為了一些事情傷心難過、發脾氣,一次一次的讀佛經不是為了追求文字上的理解,
而是希望自己時時刻刻都能觀照自己那顆不安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