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__3219458.jpg

(點選圖片進入博客來購買)

 

去年,參加蔣勳《初唐,一次美的運動:從張若虛〈春江花月夜〉談起》講座時買了《品味唐詩》這本書

在那場講座,蔣勳老師主要分享的是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這首詩

自從那次講座後,我時不時都會想起這〈春江花月夜〉的幾個句子

「何處春江無明月」、「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和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而我尤其特別喜歡「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這是多麼美的句子啊!

S__3219459.jpg

最近漸漸地能夠體會蔣勳老師所說的:

「詩是在我們最哀傷、最絕望的時刻,讓人安靜下來的東西。

如果能想起這些詩句,或許會有面對生命的平靜。

詩在生命中發揮的作用,常常是在某一個時刻能夠理解我們的心事」

 

過去由於教育制度的關係,背唐詩曾經是我很不喜歡的一件事

蔣勳老師說「累積了很長時間,和我們的身體、呼吸已有共識與默契的語言和文字,才叫做文學」

而蔣勳老師認為當文學變成一門專業課程,也就走入了無生命的墳墓

了解詩的每一句、每一字大概是我過去考試時的需求、又或是讀詩的執著

但蔣勳老師認為也許我們不需要逐字逐句地去做註解。

事實上,蔣勳老師希望這首詩可以被忘得乾乾淨淨,也許在某一個月圓之夜,在某一個角落,

忽然一個句子會跑出來,那才是這首詩影響最大的時候。

很多儲存在心裡的零散、破碎小片段,在生命的某些經驗中會突然活過來,

活過來不是因為我們閱讀它,而是因為我們忘了它。

詩是遺忘的過程,忘得越乾淨它愈容易跑出來跟我們對話。

蔣勳老師相信好的詩不是專業研究的物件,它是常脫口而口,契合了生命在剎那的狀態跟經驗。

我們應該要把喜歡的詩帶到這個方向去感受,而不只是註解、研究和分析。

 

在文學史上,好的文學作品不須有固定答案。

作品裡有許多象徵,甚至閱讀者自己的生命經驗也會和文本產生對話,

自己所做的詮釋可以為詩句多保留一點彈性。

 

唐朝為什麼帶給我們感動?因為唐詩裡有一種燦爛與華美

我們都覺得唐詩好迷人,裡面的世界好動人。

也許是因為剛好唐詩描寫的世界是我們最缺乏的經驗,

在最不敢出走的時候去讀出走的詩,在最沒有孤獨的可能時讀孤獨的詩

在最沒有自負的條件時讀自負的詩。

在唐朝,詩人與月亮、太陽、山川對話,整個生命意識都被放到巨大的空間中,

就會感覺到驕傲、悲壯,就會有宇宙意識,同時又感覺到如此遼闊的生命並不多,

所以就出現了巨大的蒼涼感。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就是把自己放置在時間的洪流當中,

看不到前面的人,也看不到後面的人。

他講的不僅是人,更是自己的是視覺、知覺上的遼闊。

只有在遼闊當中,才會感覺到自己的生命狀態與平常不同。

IMG_0134.JPG

蔣勳老師這麼說,唐朝就像和文化一次短暫的度假期,

是一次星空下的露營,人不會永遠露營,最後還是要回來安分地去遵循農業倫理。

農業倫理真是非常神奇,裡面有一種道德性,認為每是一種騷動,美是一種不安分,

所以它非常害怕美。唐朝卻是一個覺得美可以被大聲讚美的時代。

為什麼我們特別喜歡唐朝?因為回想起來,往往一年最美的那幾天是去露營和度假的日子,

唐朝就是一次短暫的出走。

 

這本書總共分為七大部分談到大唐盛世、春江花月夜、王維、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隱

我非常喜歡老師的文字和聲音,總是那麼的溫柔、感性,總是能說到人的心坎裡去

我幾乎天天晚上都是伴著蔣勳老師的聲音入眠的,聽蔣勳老師非常舒服,能夠撫慰人心

不管是聽蔣勳老師的演講、誦唸金剛經、朗讀唐詩

一天的疲累與壓力,都能夠在這個時候舒緩,靜靜的入眠。

 

蔣勳老師說,詩很像一粒珍珠,它是要經過孕育以及琢磨的。

我們的口腔、舌頭、牙齒、嘴唇在互動,像蚌殼一樣慢慢、慢慢地磨,磨出一粒很圓的珍珠。

有一天,語言和文字能夠成為一手華美的詩,是因為經過了這長期的琢磨。

 

文學與藝術,或者說美的世界,對人生的貢獻,是把我們帶到一個不功利的狀態。

所謂的「功利」,就是每個人囿於自身的角色定位,無法去理解他人。

文學與藝術會使人轉換,從他者的立場與角度來觀察生命現象。

設身處地是最合適的愛的基礎,只有設身處地才會產生愛。

那些攻擊、對立,都是因為沒有設身處地。

因為只有誇大自身的立場,所以對方都是錯的。

對於多元性不包容,角色不能轉換,都與「詩」無緣。

20130303_204356.jpg

回到蔣勳老師在TED Talk的演講

我們可不可能把一天的十八分鐘留給一首詩?

也許十八分鐘對於現代人可能太過於奢侈

那如果我們退一步來說;

詩可能永遠都在退一步吧!

因為他沒有辦法在現實的世界裡跟任何的東西去爭什麼東西

所以詩只能夠退一步

那我們可不可能把一年的十八分鐘留給一首詩?

最後還是退一步

那我們可不可能把一生的十八分鐘留給一首詩?

詩也許是生命裡最後的救贖

如果連這十八分鐘都沒有,那個生命真是荒涼。

 

最後用我很喜歡蔣勳老師說的一句話來結束這篇文章

「愛是喜悅可以分享、愛是苦難可以分擔」

也希望各位朋友能隨著蔣勳老師一起來《品味唐詩》

讓自己在詩裡享受情感的放縱吧!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蔣勳 品味唐詩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ark Zhang 的頭像
    Mark Zhang

    讀處

    Mark Z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