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__8896623  

(點選圖片進入博客來購買)

 

今天要分享的這本書,如果光看書名我肯定是不會去想買下這本書來讀

畢竟在市面上我們能夠看到太多像這種浮誇標題但事實上內容非常空泛

但在我研究所修的一門課《敏捷與精實軟體開發》這門課的授課老師強力推薦下買了這本書來讀

我們老師是這樣推薦這本書的:「寒假沒事可以讀一下這本書,可能會改變你的一生」

當然我也不是閒閒沒事啦...只是我就是個乖學生阿...老師說要讀...我就讀阿

當然不是因為老師說要讀才讀的啦!

自從大學我開始會閱讀一些經書,身旁的朋友常常認為我是狂熱宗教徒

但我常告訴他們,當我讀這些經書時,並不是因為迷信而讀經書

我跟朋友們說,這些經書真正要傳達的是非常深奧的哲學思想

而我試圖用哲學的角度去解讀這些經書

 

在這本書中提到東方哲學是以「全知」為前提,偉大的哲學家已經悟出真理,後人只能夠解釋真理。

在東方,人們認為凡事一定都要伴隨著足以感覺到「啊!原來是這樣啊!」的這種強烈體驗或實際感受

才能夠算真正理解,而這種真正理解的狀態稱為「開悟」

這種「透過體驗真正理解」和「知道與理解知識」之間,有奇大無比的差異。

就一般人而言其實不容易有開悟這樣的體驗,於是乎這些哲學家像是釋迦摩尼等提出的哲學就淪為迷信

就會有人開始提倡只要把釋迦摩尼佛講過的話重複念誦(也就是所謂的誦經)就能夠消業障,就能夠開悟...

很可惜的,在台灣大多數人都將偉大的哲學轉換成迷信在服用

但這也不能怪他們,因為在許多經書中都會告訴人們誦經有好處阿等等...

我當然不能否認經書有提過這些東西,但我想提醒各位的是在佛經中常常一開始就會出現這幾個字「如是我聞」

也就是說這些文字並非釋迦摩尼親自寫下的,而是經由釋迦牟尼的弟子們根據他們所聽到的而集結而成的

我們不能排除他們聽錯又或者是他們擅自加上一些不是釋迦牟尼說過的話來鞏固宗教地位等的可能性

 

這本書首先提到印度哲學的思想「梵我合一」,

接著提到釋迦牟尼的「無我」,龍樹的「空」,解釋「心經」對於空的看法。

接著提到中國的孔子、墨子、孟子、荀子、韓非子、老子(解釋一小段老子的道德經)、莊子。

最後解釋「禪」的含意。

 

這本書有滿多東西可以分享的,但在這裡我想要談的是「念佛」

念佛概念是從中國傳到日本的,而經由日本僧侶不斷改良,最後在親鸞手中完成

你一定感到很疑問,念佛? 跟哲學有關係嗎?

當然有關係,釋迦牟尼的精妙哲學體系,講的是無分別智、開悟的境地、克服一切不幸。

這些確實都很偉大,但對於「眼前受苦的人」,那套哲學還有效嗎?

就算釋迦牟尼的哲學再怎麼出色,一旦生活中幫不了忙,就沒有了意義。

看在被生活追著跑,無閒暇修行或做學問的人民眼裡,難懂的釋迦牟尼哲學,就形同不存在。

念佛本身就是一種簡易修行法,只要反覆念誦「南無阿彌陀佛」

這一點都不難,只要全心全意反覆念誦同一句話,雜煩的念頭就會如烏雲散去般

混亂不已的精神狀態也會漸漸恢復正常,這也很有機會幫助你進入到釋迦摩尼哲學體系中

我認為哲學對於「個人心靈平靜」有很大的作用

在東方的人們學習釋迦牟尼、老子等哲學家的精神不外乎想要追求快樂的人生以及平靜的心靈

阿彌陀佛,在本書中提到阿彌陀這個人,並非實際存在的人物,而「阿彌陀佛的本願」的故事自然也是虛構的

也就是說只要念出在這種虛構的故事中出現虛構的人物名字,就能轉生西方極樂(虛構的國度)這件事真正重要的是「結果」

對東方哲學而言,什麼道理或科學根據,都不重要,與其追求那些事的正確,更重要的是「結果」

正如我前面所提到的誦經一事,我將其解釋成迷信

但這無外乎是我個人觀點,對於宗教而言他確實達到安撫人心之作用

而念誦經文也有安定人心之功效

這就是東方哲學的本質,也是基本態度,只要有效,就算是道理是錯的,就算是瞎掰的故事,在東方哲學中都是「真」

 

這本書得書名雖然很誇張,讓人覺得什麼最強阿...一定是在唬爛

但事實上我看完這本書後,真的讓我有感覺到這本書真的還滿強的

他在解釋一些深奧難懂的哲學時用簡單易懂的方式來解釋,真的可以堪稱非常好的哲學入門書

我看過許多心經、道德經的解釋,但這本書對於心經和道德經的解釋可以說是我看過最容易理解的

但是這本書帶給我滿大的衝擊,與我過去所認知的有滿大的衝突,也解答了許多我心中多年的疑問

我非常推薦這本書給像我一樣喜歡研究哲學的人

當然也非常推薦給佛教徒以及想要研究《道德經》的人們

這本書講的不一定都是對的,也不一定都是真的,甚至是可能與你認知有很大的衝突

但這本書至少能夠幫助你去促進思考,也能幫助你更加理解佛學以及《道德經》

看完這本書後當你再去深入研究佛學以及老子的《道德經》你會有非常不一樣的視野

至少我是如此! 非常推薦給各位!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ark Zhang 的頭像
    Mark Zhang

    讀處

    Mark Z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